WAIC2023|这场四小时科学前沿全体会议发布了什么重大成果?听国内外大咖们聚焦探讨

   日期:2023-07-21     浏览:278     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7月6日,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科学前沿全体会议在上海徐汇西岸举办。多位全球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领域顶级科学家、高校教授及业内外人士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全球化视野下的通用人工智能与科学未来。上海市副市长
 

 

7月6日,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科学前沿全体会议在上海徐汇西岸举办。多位全球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领域顶级科学家、高校教授及业内外人士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全球化视野下的“通用人工智能与科学未来”。上海市副市长刘多出席会议并致辞。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梁颖达出席会议并致辞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,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,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,徐汇区委副书记、区长钟晓咏出席会议。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主持开幕仪式。

 

 

论坛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、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(上海ai实验室)、徐汇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,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(gaiaa)承办,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、火山引擎和西岸集团作为支持单位。

上海ai实验室联合多家机构在论坛上发布重大前沿成果,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前沿课题、aigc技术革新与艺术创作、ai交互范式、ai技术在地球系统基础研究应用等具体议题进行主题演讲及圆桌对话。

据了解,上海ai实验室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科研机构,突破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,打造了“突破型、引领型、平台型”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。上海ai实验室支撑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,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实验室,成为享誉全球的人工智能原创理论和技术的策源地。

会议期间,上海ai实验室与商汤科技联合香港中文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及清华大学发布全新升级的“书生通用大模型体系”(以下简称“书生大模型”),包括“书生·多模态”“书生·浦语”和“书生·天际”等三大基础模型,以及首个面向大模型研发与应用的全链条开源体系。

目前,“书生大模型”在130多个评测中性能达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。其中,“书生·多模态”无缝整合了语言、图像、视频等多种模态,首次实现通过自然语言定义视觉任务,并具有多模态交互和跨模态生成能力;升级后的“书生·浦语”为国内首个正式发布的支持8k语境长度的千亿参数级语言大模型;“书生·天际”则是全球首个城市级nerf实景三维大模型,具备千亿参数,在全球首次实现对100平方公里城市实景进行4k高精度建模及编辑。

 

 

论坛现场,两位ai顶级学者对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课题进行了回溯与展望。图灵奖得主、美国科学院院士、美国工程院院士、谷歌杰出工程师david a. patterson(大卫·帕特森)在视频演讲中提到,当前训练某一模型需要产生大量碳排放,如果进一步提升模型准确度,排放数字可能会更大。“而在未来,我们有办法让机器学习的能耗和碳排放降低。研究人员有望从模型、硬件、数据中心能效、数据中心位置四个方面协同着手,大幅降低机器学习的能耗与碳排放。”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、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则表示人工智能赋能的时代,教师及学习者都更需要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。

 

 

本次科学前沿大会新设跨界对话环节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与电影《流浪地球》系列导演、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郭帆,围绕aigc的相关话题开展了一场跨界对谈。张亚勤认为,aigc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,但本质上仍是人类的工具,真正的创作、创造、想象力、灵感,还是要来自于艺术家和创作者。郭帆对ai搭建起电影工业3.0的未来表示期待。

 

 

随着模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性能的不断提升,大模型已成为推动人机交互革命的重要力量。活动现场,嘉宾们以“大模型驱动的交互新范式”为主题开展了圆桌讨论。

 

 

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科学研究也日益成为科学家们关心的话题。大会还围绕“ai for earth”召集全球地球科学专家展开讨论,聚焦于ai技术在地球系统基础研究的最新技术进展和成果,以及ai大模型在地球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挑战和发展趋势。

四个小时的大会,见证了前沿成果的发布与ai从业者的理想和热忱。waic科学前沿全体会议将继续承载学术前沿性与国际开放性的属性,成为铭刻全球ai科研成就的里程碑。

记者:曹香玉、刘坤、陈文卿

 
标签: 科教网
打赏
 
更多>同类头条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头条资讯
点击排行